《阿毗达摩品类足论》把慢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七种,我慢便是其中之一。“我慢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或我所。由此正慢已慢当慢。心高举心恃篾。”《唯识论》中也说:“我慢者,谓倨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由此得知,我慢便是令心高举,倨傲有所恃有所执。
恃什么呢?恃宠,恃物,恃娇,恃富,恃强,恃才等等。执什么呢?
执我,我执不放,死执四大假合的五蕴身为真我,有“我”便能所不断,有“我”便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山河大地相……无论什么相通通跑出来了嘛。并且一旦有“我”,这个“我”便会高高在上,恃才而自傲,恃强而凌弱,恃宠而骄,恃富而骄……总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可以蔑视苍生甚至傲视穹苍,别人这也不如我,那也不如我……哇!不得了了,这个“我”好厉害啊!喜欢耍点小聪明的,就认为“我”智慧过人;会说两句话的,就认为“我”口若悬河真是了不起;会写一点小文的,就认为“我”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稍微有一点见识的,就认为“我”见闻广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长相稍微端正一点的,就认为“我”简直颜如宋玉、貌比潘安……总之,无论哪一方面“我”都是最优秀的,环顾左右,无人能及!
我慢,用现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骄傲的意思。喜欢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人,往往是最无知的人。不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天外还有天的道理。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必然虚怀若谷,又怎么会骄傲狂妄呢?而一个骄傲自大之人,往往唯我独尊,胸量狭小,脾气暴躁,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德行值得让人亲近了。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因为我慢属于七种慢习之一,而慢习又是三界思惑贪、嗔、痴、慢、疑里一种难断的妄习,所以说,我慢不除,即不可证菩提。《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读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后我们都知道,法达禅师去拜见六祖慧能大师,向大师顶礼时头不至地,六祖大师便诃责说:你一个修行人,顶礼时头不至地,这成什么礼啊?你这样的话还不如不顶礼呢!看来你心中必定有一物放不下才这样我慢,你长期以来都在修什么法门啊?法达禅师就说:我念《妙法莲华经》,已经念了三千部了。
这法达禅师也真够厉害的!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妙法莲华经》是佛陀亲口宣说的一部大经,有七万余言的篇幅,一般人从早念到晚一天也只能念一部,而法达禅师已经足足念了三千部,这说明他日复一日一直坚持念诵《法华经》差不多有十年之久了。念诵经典的感应和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在一般人看来,法达禅师也应该算是一位高僧,很了不起了。但是,也因为他法执放不下,我执我慢放不下,自认为念了三千部经典很了不起故而不能开悟。六祖慧能大师当面诃责他几句后说了一首偈:“礼本折幔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接着又对他进行一些佛法方面的开示讲解,法达禅师言下大悟,悲泣惭愧不已。
既然我慢是障道的根本,那我们应该如何降伏我慢呢?
一、多礼佛拜佛。礼佛拜佛的真正目的,就在于降伏我慢,以佛菩萨为楷模,常怀一颗惭愧心,多向我们的老师佛菩萨学习,逐渐放下贪嗔痴慢疑等各种妄习。
二、有条件就多听经闻法,没条件就尽量多念诵经典。只有听经闻法和深入经藏念诵经典,我们才能明了一切法无我,明了生佛无二、性相一如的道理。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一切相皆是空相,空相即实相、平等相即实相。既然一切法无我,既然平等相即法界实相,又哪来的我慢?
三、平时多观想虚空法界有无量亿诸佛菩萨,常向虚空法界合掌礼拜一切诸佛菩萨,同时也礼拜四生十类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十方三世一切佛本身就包含未来佛(即今之众生)。
四、最好多学习常不轻菩萨,恭教、礼拜、赞叹一切众生。
《妙法莲华经·卷六》“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说,过去无量亿阿僧祇劫威音王佛住世时有一常不轻菩萨,凡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通通都礼拜赞叹,并说:“我深深地敬重你们,丝毫不敢轻慢。我之所以敬重你们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们都在行菩萨道,未来皆当作佛。”有时候常不轻菩萨被人恶口骂詈甚至遭人用杖木瓦石打掷、驱走,依旧毫无嗔心,照样站在远处向四众恭敬作礼,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这位常不轻菩萨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世尊的过去世。世尊过去世修菩萨道时的点点滴滴,通通是我们非常好的榜样,只要能认真向他老人家学习,必得速证菩提!(申明:作者观点,仅供参考。)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