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正觉网
初识佛法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主页/ 初识佛法须知/ 文章正文

思维暇满人生

导读:如何思维已经得生人间的因缘,就叫做思维暇满人生。“暇”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有这个时间,二是指有这个因缘。如果说有了这个时间、有了这个因缘就叫做有暇的人生。如果没有这个时间、没有这个因缘就叫做无暇的人生。...

如何思维已经得生人间的因缘,就叫做思维暇满人生。“暇”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有这个时间,二是指有这个因缘。如果说有了这个时间、有了这个因缘就叫做有暇的人生。如果没有这个时间、没有这个因缘就叫做无暇的人生。有这个时间、有这个因缘做什么呢?用以得闻佛法,用以修行。

有暇和无暇是相对的,各有十种。

唯识宗讲八无暇,密宗讲十无暇。我们根据唯识宗讲八无暇。八无暇就是指我们人生感受到有八种环境是没有条件得闻佛法、学习佛法的。哪八种环境呢?

第一种无暇是地狱。因为在地狱中经常受苦,根本没有因缘得闻佛法,故称无暇。

第二种无暇是饿鬼。饿鬼也是痛苦很多,连饮食都不能满足。因为饿鬼肚子很大,咽喉很细,时时刻刻渴求饮食,根本就没有机会得闻佛法。

第三种无暇是畜生。因为畜生没有思维能力,便没有办法接受佛法。所以在三恶道受苦的这些众生,它们不得自在、不闻佛法。

第四种无暇是边地。边地指文化落后、没有佛法传播的地方。从我们国家来讲,有佛法传播不到的地方;从世界来讲,也有佛法传播不到的地方,这些佛法传播不到的地方就是边地。佛法传播不到的地方,同它那里文化落后、各个方面都不发达有关系。所以我们发愿时,都希望不要生在边地,要生生世世生逢中国,得遇明师。

第五种无暇是长寿天。长寿天由于它修福报,所感的寿命很长,它整个的生命过程就是昏昏沉沉,没有智慧,没有觉醒,所以它也不可能有得闻佛法的机会。

第六种无暇就是没有佛出世的地方。有佛出世,我们才能听闻佛法;没有佛出世,没有经典的流通,没有法音的传播,我们要想接受佛法也是不可能的。

第七种无暇就是诸根不具。比如聋哑,你要叫他来修学佛法有很大困难。或者是呆傻的人,也不可能听闻佛法。

第八种无暇就是邪见。这种人他可能已经避免了上面七种无遐,他或许还很聪明,但他有邪见,他不相信因果轮回,不相信三宝。他有可能天天与佛法接触,却不会有敬信心。这样的人很多,这种人也属于无遐,叫做无遐来接受佛法。

以上这八种无暇,我们都避免了,我们翻无遐为有遐。我们现在既不在地狱、饿鬼、畜生当中,也不在边地,不在长寿天,而是在有佛出世的世间,而且六根具足,也没有堕于邪见的罗网。所以我们为此应该感到庆幸,应该生起一种难得的稀有心。这就是上面所讲的“暇”。

满是什么呢?满就是圆满。有自圆满和他圆满。自圆满和他圆满各有五种,一共有十种圆满。

自圆满:第一种圆满就是生在人中,第二种圆满是生在中国,第三种圆满是诸根具足,第四种圆满是无宿业的颠倒,第五种圆满是具足正信。如果我们具足这五种圆满,我们也就具备了接受佛法的内在因素。

还有外在的五种圆满,即他圆满:第一种圆满是佛出世,第二种圆满是说正法,第三种圆满是教法住世,第四种圆满是助法随转,第五种圆满是有善知识摄受。这是我们能够接受佛法的外在五个积极因素。

自圆满和他圆满这两者加在一起就叫做十圆满。我们做为一个学佛的人,就是要经常地思维这十种圆满。我们就以这十种圆满来检查一下,看看我们学佛的环境是否具备了这十种圆满?应该说,我们还有很多的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都具备了这十种圆满。既然具备了这十种圆满和八种有暇,那么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暇满的人生。我们既然得到了一个暇满的人生,就不要辜负它,就要时时刻刻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暇满人生。

我记得我们在中国佛学院的时候,正果老法师就教导弟子要经常思维我们这个暇满的人生,要充分利用这个暇满的人生来很好地修行,很好地学佛。在平常,我们往往不去思考,不去思维,就感觉不到我们已经得到的人身是多么难得稀有,就感觉不到我们现在这种环境的殊胜和来之不易。但你仔细思考,就知人身得来不易。佛教有一句话:“失去人生的机会就像大地上的土;得到人生的机会就像针尖上的土。”针尖上的土与大地上的土是根本无法相比的。我们如果把这个道理经常加以思考,就会时时刻刻珍惜此生,发起无上的道心。特别是我们年轻人,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放逸,就不知道抓紧时间趁着青春年少的时机多学习、多修行、多来充实自己。

我为什么要讲“思维暇满人生?”就是提醒大家要强化“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这个思想。因为我们平常讲“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往往比较抽象,如果用这八种有暇、十种圆满来加以强调,就会有一种更清晰、更具体的认识。我的目的就是要大家经常思维我们这个得之不易的暇满人生,一定要把这个暇满人生的法数记住。只有记住这个法数,经常思维这个道理,才能对我们修行有利,对教化众生有利。

我们学佛时,常常信心不足,精进心发不起来,都是由于在这方面思维不够。我们经常在这个方面多做思考,精进心才能发起。(信息来源:摘自《柏林禅话》)

编辑: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