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富法
聂云台 著
梗 概
内容简介
代序一 与聂云台居士书
代序二 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
代序三 巧于取财者戒
旧上海的风云人物——聂云台简介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附录一 应重视官风的化导
附录二 利人济物为保福之本
附录三 色情刊物与跳舞
附录四 风月场所之恐怖
内容简介
《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旧上海首任商会会长。他从自家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富人家庭的变迁,来谈富裕人家的持久发达之道。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代。
本文曾在《申报》刊载,轰动上海,一时引起各界纷纷捐赠助学甚巨。
印光大师、柳亚子等佛学高士撰文倾力推荐。
民间自发纷相印赠此书,至今在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商人圈仍广为流传。
代序一
与聂云台居士书
(白话语译)
◎ 印光大师
贵家家语收阅,不胜钦佩。看来文正公的为人处世心法,阁下已得到了真传,故能脱离富贵习气,乐于本性天真,不随物欲所转。你给某君的信中所言,实为激励人心、走出颓废的妙法,但恐怕某君没有这方面的志向,所以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不过若将此信公之于众的话,肯定会有人愿意效法的。人们如果能通过你所阐发的财富聚散现象,进一步深入了达人生各方面的因缘果报规律,那么就不难达到圣贤境界。所以你的这封信实为救世的杰作。由此而知,因果规律阐明于世,对众生的利益将至深至远。那些将因果规律当作权渐小乘教法的人,都是道听途说之流。我常说,阐明善恶因果规律,是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的最佳方法。当今之世,若不从阐明因果报应入手,就是诸佛菩萨圣贤一起出世,也没有办法挽救世道人心。我还认为:教育子女,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首要之事,尤其是教育女孩。因为治国平天下的权力,一大半掌握在天下女子手上。何以得知?世上少贤人,是因为世上少贤女子。有贤女,则有贤妻良母。有贤妻良母,那么他们的丈夫子女,就很少有不贤者。一些提倡女子在任何方面都要和男子一样的人,实在是不懂世务。须知男子有男子的权力,女子有女子的权力。相夫教子,乃女子的天职,这个权力实际上是非常非常之大的。以上是我的粗浅之见,不知阁下觉得如何。如果不认为悖谬的话,敢请对这番道理大加发挥宣扬,那么对挽回世道人心未必不是一助。
代序二
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
◎ 柳亚子
自从《申报》刊载聂云台先生的《保富法》以来,一时家传户诵,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不过目前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富翁能身体力行。因为说说容易,临到了实行的时候,就不免有困难,所谓“知之非艰,行之维艰”。这个我们不必去谈它,日后自会见分晓的。我现在要介绍给诸位读者的,是远在明朝的一位保富法实行者。他的行为,很值得研究。在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四川有个当按察的官员,有五个儿子,给儿子们都立了刚够温饱的产业,自己的吃穿也不浪费。他年迈之后,将生平所积的俸禄拿出来,有万金之多,愿意补充公家费用不足的部分。当地官员说,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他就让人把万金埋在一个旧院子里,盖了石板,题字:‘还诸造物。’他去世后,这个宝库也没有人去动。万历辛酉年,土匪暴乱,将公私财物抢掠一空。当地官民面临挨饿的困境。有知道宝库事情的人,报告了官府,用这笔财富救济了当地的人们。这位老人的高尚道德,真是千古少有。就是那时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也都是非常廉洁。”
读者或许要笑这位老先生太傻,何必把金钱窖藏起来。我的意思,那时或许没有什么慈善机关的组织,他本要捐给公家,公家又不接受。到这个时候,换了别人,或许要改变初衷,仍旧把财产分给子女,人们也不能说他出尔反尔。因为那笔钱实在无处可放。可是这位老先生,见了这笔款子,就好像毒蛇猛兽,无论如何不容许它留在子女的手里。宁可请令穴废院而窖之,不可贻子孙以百世之祸。我们看了,真不能不佩服他的卓见,实在非普通有钱人所及得到。他对保富法的原理,真是明白透彻到万分,而不是只知道一点皮毛,所以一旦打定了主意,便决不改变。
我们读《保富法》,也应当仔细体念它所讲的真理。看了一次,不十分明白,不妨多看几遍直到彻底明了为止。那么临到实行的时候,决不会有什么踌躇了。人为财死,不如多做公益事业,利己利人,才是扬名后世的大道。
代序三
巧于取财者戒
◎ 丁福保
云台先生所著的《保富法》,字字皆从肺腑中流出。日前,黄警顽先生将此稿采登《申报》;数日之间,读者们捐入“申报读者助学金”,有四十七万五千余元之巨。可见此书劝化之力非常大。
过去,太仓陆毅先生说过:“造物忌才,尤忌财;如果一个人有才又有财,而这财又不是此人分内应有的,那么奇祸一定不远。我曾经亲眼见过一件事,所以才知道这个道理是确切不易的。有一个人,考中进士没几年,就开府建衙,主管财政,当时非常有名。他的儿子也接着做了同朝之官。一时间,世俗之人对他们家真是艳羡非常。可是不久,他的两个孙子夭折了,独生儿子也接着死了,大官自己也去世了。不到半年,三代灭绝,只留下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夫人,惨痛不可言表,见人连话也不能说,只是掉泪。想当初这位大官在朝时,每年都派遣差人,到各地去索取每年例赋,说的话非常非常恳切,甚至有封官许愿等不齿之词。人们感到情不可却,大都勉力送上。因此他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多不胜数。实际上这位大官并不能提拔罢黜人,只不过是借在朝的势力,故意装出可怜之相,目的就是弄到钱。钱到手后,事情办不办得成,人家也没有办法埋怨他,这样他就可以安心享受财富了。这样的计谋真是巧妙极了,真是所谓的才和财兼备了。不料须臾之间,撒手而去,不能带走一分一毫到地下。天地神明,帮助那些真心行善的,尽量不让人们知晓;对那些暗地作恶的,要让他们普世皆知。为善人不知的,是阴德,将来的果报必然丰厚。这个大官巧于取财,还不让人们知道他的计谋,这样的事恰好和积阴德相反,也就不枉他的报应如此惨酷了。虽然这位老太太还处于危难中,似乎不应该说此人的丑事。但为警醒巧于取财者,还是写出来作个前车之鉴吧。”
如果这个大官能用《保富法》所说的道理,将积累的财富散布贫穷,一定能化奇祸为钜福。近年来发横财者很多,要想避免重蹈这个大官的覆辙,一定要先读《保富法》!善根深厚者,读了就信,又能实行;孽障深者,读了也不一定信,就是作者本人当面提醒,恐怕也不能听从。
今世之人,大多不知道阴阳幽明之理,以为人死无鬼,一切断灭。所以活着的时候,无论什么事,只要一时有利于自己,就算有害于他人,也照做不误;或者别人所受损害比自己所得的利益大过千万倍,也毫无顾忌。所以一切夺人富己、压人贵己、损人寿己等等杀盗淫妄十恶大罪,无不放胆去做。却不知寿算尽时,生前一切怨鬼,皆来索命,死后同至阎王处审判;生前所得之便宜、所作之黑暗事业,都要一一偿还,或入地狱,或入饿鬼、畜生道中;其所得之业报,与生前所作之十恶,其轻重大小,如五雀六燕一样,分毫不差。
我为本书作序,大略叙述因果轮回的事实,以劝世人。云台先生,一定会从心里赞同吧。
旧上海的风云人物
——聂云台简介
《保富法》的作者聂云台,其父是清廷权臣曾国藩的女婿,历任上海制造局总办、上海道台及苏、浙、皖等省巡抚。聂云台幼时便随父迁居上海,少年时回湖南应试,中了秀才。此后他又随洋人习西学,通晓电气、化学工程等知识,英语尤为熟练。1904年任华新纺织新局经理。1908年以银31.75万两买下华新,改名为恒丰纺织新局,任总经理。他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措施,对恒丰进行改革,培训技术人才,废除包工制。1912年率先将蒸气引擎改为电动机,其成本降低,产量大增。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资本有了一个喘息发展的机会,恒丰赚得了一定的利润。1904年,湖南设立垦务局,招人领垦洞庭湖内历年淤积的洲土,以“裕库收,增税源”。聂氏父子以经营恒丰所得,买下大通湖滨的南洲一带4万余亩的湖田刘公垸,开垦、扩建为种福垸,建成后有可耕地4.8万亩,招佃户3千余家。1916年起,每年从这里收取正租稻谷5万石左右、棉花7500公斤左右,其他杂课亦在正租的50%以上。1921年,又在长沙设立协丰客栈,可容稻谷10万石,并采用机器碾米出售,又为恒丰纱厂在湘推销产品,代收货款,经办汇兑业务等。这种联营方式极大地带动了两个企业的发展。由于恒丰历年积累,加上种福垸大量的地租收入,他开始扩充恒丰,增添纱绽和布机,并兴建恒丰二厂及织布厂。1917年,与黄炎培在上海组建中华职工教育社,他任临时总干事。1919年6月投资23万两在吴淞筹建了大中华纱厂,有纱绽4.5万枚,资本达200万两,为当时华商第一大纱厂,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他还集股在江苏崇明建大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建华丰纺织公司,在吴淞办中国铁工厂;还与孔祥熙等开办中美贸易公司等企业,分别任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职。他参加了上海纱布交易所的筹建,并设恒大纱号作为交易场所。由于聂氏企业的发展,他成为工商界的风云人物,1920年,当上了上海总商会会长和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成为中国民族实业家的突出代表。
聂云台居士中年研习佛法,拜谒印光法师,窥得佛法大乘精义,又由佛入世,于1942、1943年间,撰写《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上海各界捐献助学金四十七万余元之巨。柳亚子等各界名流纷纷响应,一时传为佳话。他在书中道破人生真谛,勘透财富本源。书虽名为“保富”,实则叫人舍财为善。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径。印光大师、柳亚子等佛门高士撰文力荐,叹其为劝诫人心的绝妙好文。
上 篇
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家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了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煊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产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不单上海是这样,在我的家乡湖南,也是一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富贵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镇大人的有五六十家,到现在也已经多数萧条了;仅剩下财产不多的几户文官家庭,后人还较好。就我所熟悉的来说,像曾、左、彭、李这几家,是钱最少的大官,后人比较多能读书,以学术服务社会:曾文正公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文襄公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专业而闻名;李勇毅公的孙子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也多是大学毕业;彭刚直公的后人,十年前也有在上海做官的。凡是当时的钱来得正路,没有积蓄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就比较贤能有才干。其余文官钱比较多的十来家,现在后人多数都已经萧条了;武官数十家,当时都比文官富有,有十万、廿万银两的,各家的后人,也是多数衰落了;能读书上进的,就很少了。
我家与晚清中兴时代的各大世家,或湘或淮,多数都是世代相交的关系,所以各家的兴衰情形,都略有所知。至于安徽的文武各大家,以前富有丰厚的,远远胜过了湘军诸人,但是今日都已经凋零败落,不堪回首了;前后不过几十年,传下来才到了第三代,已经都如浮云散尽了。然而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多优秀显达。最明显的,是曾文正公,他的地位最高,权力最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间房子,也未曾买过一亩田地。他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而利息非常高;每张盐票的票价二百两,后来卖到两万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的,就可称为富家了。而曾文正公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在他逝世后多年,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号、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然而借着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是无碍良心,而君子却是不肯做的啊!这件事,当时家母知道得很详细,而外面人却是很少有知道的。《中庸》上面说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无违誓言;这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公是同一风格的。因此,当时的将领僚属多数都很廉洁;而民间在无形当中也受益不小。所以,为官者躬行廉洁,就是暗中为民造福;如果自己贪钱,那么部下将领官吏,人人都想发财,老百姓就会受害不小了。
《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因为贪财与不贪财,关系着别人的利益和幸福;所以发财便能造罪,不贪财方能造福。世人都以为积钱多买些田地房产,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过得幸福,所以拼命想发财。今天看看上述几十家的事实,积钱多的,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不肯取巧发财的,子孙反而能够有饭吃,而且有兴旺的气象。平常人又以为不积些钱,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但是从历史的事实、社会的经验看来,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一定会发达。现在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说。
宋朝的范文正公,他做穷秀才的时候,心中就念念在救济众人。后来做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地理风水家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子既然会兴发显贵,不如当作学堂,让全苏州人的子弟在此处受教育,可使更多的人都兴发显贵,那样就更好了。所以就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堂。他念念在利益群众,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都发达显贵,作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个个都是道德崇高的楷模。他的儿子们曾经请求他在京里购买一所花园宅第,以便退休养老时娱乐,他却说:“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园林甚多,而园主人自己又不能时常游园,那么谁还会不准我游呢!何必非要自己有花园才能享乐呢?”范文正公的几位公子,平日在家都是穿着布素衣服。范公出将入相几十年,所得的俸钱,也都作了布施救济之用,所以家用极为节俭,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照普通人的心理,以为这样太不替子孙打算了,谁知道这才是替子孙打算最好的法子。不单是四个儿子都作了公卿,而且能继承他父亲的思想,舍财救济众人。所以,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传到了数十代的子孙,直到现在,已经是八百年了,苏州的范坟一带,仍然有很多范氏的后人,并且还时常出优秀的子孙后代。世人若是想替子孙打算,想留饭积福给子孙,就请按照范文正公的存心行事,才是最好的方法。
再说元朝的耶律文正公,他是元太祖及元世祖的军师,军事多数是由他来决策,他却是借此而救全了无数的百姓。因为元太祖好杀,他善于说话,能够劝谏太祖不要屠杀。他身为宰相,却是布衣蔬食,生活俭朴。他是个大佛学家,利欲心极为淡泊。在攻破燕京的时候,诸位将领都到府库里收取财宝,而他却只吩咐将库存的大黄数十担,送到他的营中。不久,就发生了瘟疫,他用大黄治疗疫病,获得了很大的效果。他也是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做宰相的却有十三人之多。这也是一个不肯积蓄私钱,而子孙反而享大发达的证据。
再说清朝的林文忠公,他是反对英国侵略以致于引发鸦片战争的伟人。他如果想发财,当时弄个几百万是很容易的事情。他认为鸦片贻害人民非常严重,所以,不怕用激烈的手段烧毁了鸦片两万箱。后来,英国人攻广东,一年攻不进,以后攻陷了宁波、镇江。清朝不得已,就将林文忠公革职充军,向英国人谢罪谈和。林公死了以后,也是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都是书香不断,曾孙辈中尚有进士、举人,至今日仍然存在显达者。数年前故世的最高法院院长林翔,也是其中的一人,而且道德亦非常的崇高。这又是一个不肯发财,而子孙反而大发达的证据。
再看与林公同一个时候发大财的人,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就是广东的伍氏及潘氏、孔氏,都是鸦片场里发大财至数百千万银两的。书画家大都知道,凡是海内有名的古字画碑帖,多数都盖有伍氏、潘氏、孔氏的图章,也就是表明了此物曾经在这三家收藏过,可见得他们的豪富。但是几十年后,这些珍贵的物品,又已经流落到别家了。他们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到别家作妆饰、木器了。他们的后人,一个闻达的也没有。这三家的主人,总算是精明能干,才会发这样的大财。当时的林文忠公,有财却不肯发,反而弄到自己被革职办罪,总算太笨了吧!然而至数十年以后,看看他们的子孙,就知道林文忠公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伍氏、潘氏、孔氏,却是最愚笨的人了。
上海的大阔老很多,我所认识的,也可以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江西的周翁,五十年前,我在扬州鄙岳萧家,就认识这位大富翁。有一天,周翁到萧家,怒气冲冲的,原来是因为接到湘潭分号经理的来信,说是湖南发生了灾荒,官府向他们劝募捐款,他就代老板周翁认捐了银子五百两,而周翁嫌他擅做主张,捐得太多,所以才发怒。那时他已有数百万银两的财富,出个五百两救济,还不舍得。后来住在上海,有一天,谭祖安先生与他同席,问他,如何发到如此的大富?他说,没有别的法子,只是积而不用。他活到八十多岁才死,遗产有三千万元,子孙十房分了家,不过十几年,就已经空了。其中有一房子孙,略能做些好事,这一房就比较好,但也是遭遇种种的意外衰耗,所余的钱也不多了。若是以常理来说,无论如何,每房子孙都有三百万,不会一齐败得如此之快;然而,事实上却是如此衰败。若是问他如何败法?读者可尝试着闭目想一想,上海阔少爷用钱的道路便能够明白,不用多说了。这位老翁,也是正当营业,并未取非分之财;不过心里悭贪吝啬,眼见饥荒,而不肯出钱救济,以为积钱不用是聪明。却不知道此种心念完全与仁慈平等的善法相违背,我若是存了一家独富之心,而不顾及他家的死活,就是不仁慈、不平等到了极处。除了本人自己受到业报外,还要受到余报的支配,也就是《易经》所谓的余庆、余殃的支配,使独富的家败得格外的快,使大众亲眼见到果报的昭彰,能够醒悟。
再说一家,是上海十几年前的地皮大王陈某,家中的财产有四千万银元,兄弟两房,各分两千万。一九二五年,我到他家吃过一次饭,他住的房屋十分的华贵,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是上海所少见的。他的客房,四面的墙壁全部都装了玻璃架,所陈列的铜鼎,都是三千年的古董文物。有一位客人,指着这些古董告诉我说:“这一间房子里的铜器,要值银元一百五十万,中国的有名古铜器,有一半在此。”这几句话,正是主人最高兴听的。原来,一般富人的心理,就是要夸耀我有的东西都胜过其他所有的人。而道德、名誉、学问是钱办不到的,这些富人无可奈何,只好在衣服、珍宝、房屋、器具上争豪斗胜,博得那些希望得到好处的客人来恭维奉承。在我见了他之后,不过才七年的时间,上海地价忽然惨跌,加以投机的损失,以致于破产。陈家的古铜珍宝、房屋地产,一切的一切,都被银行没收变卖,主人也搬到内地家乡去了。
再说一个实例,就是上海哈同花园的主人,近日报纸上常有讥讽的评论:说他们生平对于慈善事业不肯多多帮助,并说他有遗产八万万银元。试设想一下,财产八万万的收入,就照二厘的利息来计算,每年也应该有一千六百万,如果他们肯将这尾数的六百万元,用作救济贫民之用,那么全上海的难民,就可以得救了。在三年前,上海的难民所中,有十万人,每人的粮食,以每个月两元计算,全年不过才两百余万元。到去年米贵的时候,难民所中的难民才不过一万几千人,每人的月花费三十元,一年共五六百万元,也还不过是他们收入年息的三分之一罢了。再说上海死在马路上的穷人,去年将近有两万多人,前年不过一万多人,再前年不过是几千人。就单说去年米贵,死人最多的时候,如果办几个庇寒所和施粥厂,养活这两三万人,也不过一年花个五六百万元就够了。这在富豪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然而这一毛,他们却舍不得拔。如果能花几百万元,就能救几万个穷民。他自己的家用,若是没有特别的挥霍,就算出手如何得阔绰,还是可以将一年所余的上千万利息来用作储蓄的。这样一来,一方面得到了美名誉,一方面作了救人的大功德,再一方面又仍然每年增加了若干万的积蓄。这样的算盘,实在是通极了。然而他们却没有这样智慧的眼光,一心只想这一千六百万元,一滴不漏,全部都收到自己的银行帐上,归为己有,任意挥霍。竟然没有想到这肉身是会死的,自己既无子女,结果财产全归了他人。几万万的财产,一旦变为空花,只是徒然带了一身的罪业去见阎王,而且又遗下一片“为富不仁”的口碑,留在这个社会。
他们也挂着信佛的招牌,但是全不知道《药师经》上开宗明义,就详细地说明了悭贪不舍的罪过。经上说:“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缺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得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心生痛惜。如此之人,由此命终,生饿鬼界,或畜生道。”因为大富之人,钱财有余,自己放着也没有用处,明知道多数人将会饿死,却不肯施财救济。若是从道德上责备起来,这简直是间接的杀人。积钱最多,力量最大,而不肯布施的,他所负的杀人罪就更重了。譬如见到一个小孩,站在井边,快要落井了;有一个人在旁站着,全不开口,也不拉开这个小孩,而让他落井死了。我们一定会说,这个孩子算是被他杀死了一样。而富人的见灾不救,正是一样。何况是大富如此,连利息的一小部分都不肯舍,那么马路上死的几千几万的饥民,岂不是要算他杀死的一样吗?杀死几千几万人的罪过,难道是用骄慢心,以信佛作为幌子,勉强花点挥霍不尽的小钱,作点专卖面子的善事,就以为自己已经是作了功德,便可以免除一切的罪过么?我想恐怕天地鬼神,决不会如此含糊地宽恕他。所以我说这一段事实,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分别真伪,打破心里的悭贪,切不可蹈积财不施的覆辙!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现在社会的人,左手进了一百万元,右手布施了一二元,就称为是大慈善家。”由此可知,这种行为是世界的通病。但普通人,还情有可恕,至于信佛的人,应当勉力改之。总要大家发起真慈悲心,救济一切苦难同胞,以念佛修慧为正行,以力行种种善事、救人修福为助行,庶与佛法福慧双修,正助分明之旨相合才好。我略将上文结束,条例如下:
一、数十年来所见富人,后代全已衰落。
二、六十年来文武大官世家,都已衰落,后人不兴。
三、惟有不肯发财的几个大官,子孙尚能读书上进。
四、官极大,发财的机会极多,而不肯发财,念念在救济众人的,子孙发达最昌盛,最长久,一一都有历史事实为证。
五、上文举几个实例,有的三千万,四千万,及几万万的几家,忽然一旦全空,这几家都是不肯做救济善举。
六、大富者,只顾自己阔绰享用,积钱留与子孙后代,见有饥荒,却不肯出大宗的钱救济灾难,无异犯杀人之罪,是要受道德上的谴责、业报的支配的。
七、佛法的天理,就在人人心中。人人感谢的人,天就欢喜;人人所怨怒的事,天就发怒。古语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尚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华严经》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欲求得福,须多造福于人,否则,佛天亦无可奈何。
八、富人求神拜佛烧香念经,若不起大慈悲心舍财济众,仍是不会与佛法相应。
总而言之,保富的方法,必须要有智慧的眼光,也就是要有辽远的见识与宏大的心量。以上所说范文正公等几位,就是属于此类。而其余不善于保富的人,普天之下滔滔皆是啊!他们不能使子孙长保富厚,只因为是自己的智慧不够;能见到一点,却遗漏了万端;只看见表面,而看不到内涵;简单点说,他们看历本,只看见初一,还不知道明天有初二,更不会晓得年底有除夕。但是像这等愚痴的人,虽然很多,而社会上有慧根的人也不少,一经人点拨,即可觉悟,智慧的眼光忽然就会开朗了。
再讲到如何是智慧的作法,请细细品味老子《道德经》上的两句话:“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本篇所叙述的范文正诸公的几个例子,就是这两句话的注脚。须知老子哲学是世界最高哲学中的一个。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学也都极为高明,他的人生哲学是不能为时代所动摇的。老子学说的精义,有一句是:“反者,道之动。”大意是要反转过来,就是幡然觉悟的动机;他的整部书多半都是在说明这个道理的。再引两句如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雄者,譬如是有钱有势,可以骄傲,乃人人所贪图的;惟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却是要避免这样煊赫的气焰,极力地向平淡卑下的方面作去,免招他人的嫉恨。“为天下溪”这句话是众人反而归服他的意思。“白”者的意思,譬如做大官,享大名,体面荣华,别人羡慕,这也是人人所求之不得的。但是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却要避免体面荣华,极力地韬光养晦退让谦虚。《中庸》说:“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譬如穿着锦绣的衣服,却要加上罩衫,不愿意使锦衣露到外面。这是表明了君子实修善义,不务虚名,以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此种人更为社会所敬重。这些见解,都是与世俗之见相反的。换句话说,违背了情感欲望,以求合乎理智,这种话,多数人是不入耳的,或者以为这是讲天文学,不能懂。然而社会上也有不少具有慧眼的人,当然是会赞许的。
中 篇
天道是什么呢?《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不是虚玄的,一一都有事实可以作为依据。譬如,有日必有夜,有寒必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由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一一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从这个道理推及到人事,也是如此。例如说人事的一盛一衰,一苦一乐,一忧一喜,一治一乱等等。但是天时的阴阳,有一定的标准,是万古不变的;而人事的盛衰,则是随着人心的动向,变化无常。这种无常的变化,乃是依着天道一阴一阳有一定的标准牵发而来的。我们试说如下:
比如说一个人若是喜欢骄傲,就一定会有忽然倒架子的时候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懒惰安逸,就一定会有极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悭吝贪钱,就一定会有嫖赌浪费之子孙替他破败;一个人若是喜欢机巧计算,就一定会有糊涂愚笨的子孙被人欺骗。这些变幻的人事,有智慧的人,自然会留心看得出来,晓得与日月起落、寒暑往来的道理是一样的。天道是个太极图,半边是黑的,半边是白的,中间有一个界限;过了这个界限,阴阳失去了平衡,就要起变化了。这叫做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换句话说,就是盛极必衰,消极必长。
古今以来的伟大圣哲,都能够洞悉这个道理,所以教人常须自己立在吃亏的地位,就是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凡俗之中,没有见识的人,是一定不肯做这种吃亏事的。在新学家而言,还要讥笑地说,这是消极的道德。要知道,一切伟大积极的事业,都是这种消极的道德人做出来的:因为惟有消极地克己,才能够积极的利人;惟有舍财不贪,才能兴办公众的利益;惟有谦卑退让,才能格外的令人尊敬钦佩,做事也格外顺利,容易成功。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仍然是会得到大便宜的。
浅见无知的人,只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的对面。就像下棋一样,只看得一着,看不到第二三着。不知道世间事都是下棋,我若是动一着,对方就要应我一着,而且马上就有第二三着跟着来。佛法明确说明了一因一果、感应的道理,实在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和哲学。我把下棋拿来作譬喻: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是对人动了一着棋;我们出言做事的时候,心中打定的主意,就是对天公动了一着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我们下棋的对手。
我们对一只狗表示好意,狗就会对我们摇摇尾巴表示亲热;若是恶声对它,它就会垂下尾巴走开。对人则更不用说了!我若是对待别人谦和宽厚,别人就会感谢;若是待人骄傲刻薄,别人就会怀恨在心;这还是小的对手。若是我们欺凌了没有能力的人物,或是存心害人,或是用巧妙的手段占人家的便宜,他们受了损害还不觉得;或是藉着特别的地位,例如做官、做公司的经理等职务,暗中谋取私人的利益;或是自己富厚,而对于灾难不肯救济,自己家里却是享用舒服。这些事,众人固然是无可奈何,法律也办不到他,他算是棋赢了,他对方的棋都输了。可是天道却是不许他赢,会替众人做他的大对手,老天只要轻轻的动一着,就叫他满盘棋子都呆了,到底使得他一败涂地,这叫做“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我们天天都是在对人下棋,实际上是在对天下棋;若是对人赢得愈大,就会对天输得更厉害。反过来讲,若是对人肯让一些,还处处帮旁的人一着,使旁人免得输,而我自己的棋也是不会大输的,反而要对天赢了一盘很大的棋呢!
上面所说的范文正公,是个最显明的例子,他本来很穷,做了将相几十年,到死的时候,仍然没有私人的田产园宅。若是从俗人的眼光看起来,他算是白忙了一世。然而他对天却是赢了一盘大棋,他的子子孙孙,多是贵盛贤才啊!其余的像耶律文正公、林文忠公、曾文正公几位,都是肯输棋的,到后来都赢了天公一盘大棋。而那些会赢棋的许多人,发了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万万财的,却是后来被天动了一着,就都输完了。古人说:“人定胜天,天定亦胜人。”天定就是一定的天理。阴阳的定律,是要平衡的,人们做的事情过了分,就是失了平衡。由于我们的心先违反了阴阳定律的中和,所以起了反应,受到阴阳定律制裁,使回归到平衡的状态。天公下棋,是不动心,也不动手的,而人们就自然输了。譬如对墙壁抛皮球,球自然会回抛过来,抛的力量越大,球回的力量也更大,而墙壁本身,亦并未动手费力和有损分毫。所以《书经》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就是自作业,自受报;这跟佛经所说的“自造因,自结果”正是一样的道理。
而所谓的人定胜天,也不是真正地胜了天,这是说人照天的定理存心做事,究竟会得到后来的胜利。本来穷困的,后来亨通了;本来忧患的,后来得到安乐。这样的胜利,便是天理的胜利。我虽然说善人对天赢了棋,实际上就是天赢了;须知天道是永不会输的。天道一阴一阳的平衡,就是中道,又称中和;《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世间的人事若是失去了平和,就会引起天道的变化;就像战争及饥荒等等的大劫数,都是由于人事的不公平、人心的不中和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党与党之间的斗争,无论暂时的胜负如何,结局仍然是两败俱伤,就是暂时胜利的,也将终归于失败。请翻一翻世界各国的历史,就知道赢棋的,到底也都是输了,这就可以知道天理终究是公平的。人心的不平不和,究竟是会被天理裁制的。
世间的人类,男人与女人的数目,永远是平衡的。有姓张的一母生十男,也有姓李的一母生十女,所以合起全世界的计数,男女的数目不会相差太大的。这就证明了天道的公平,与阴阳的中和,其中有不可思议、自然调整的能力。若是我们想要仗恃着我们的本领,来违反天理中和的能力,最后毕竟是要自己吃苦头的。若是天理阴阳没有裁制调整的力量,那么人的男女数目也不会永远的平衡,世间一切的事情,都会永久失去了公平,而强的、巧的则永远富贵,善人也永远不会抬头了。世界就会大乱,灾祸就会降临。
欧美人用短浅的眼光来观察天理,以为世间只有强的、巧的会得到胜利,安分懦弱的,应该被人制服,所以名为“优胜劣败”。这种不究竟的学说,引起了世人的骄满作恶:骄就是有所恃而无恐,我有势力,不怕你,摆架子,显威风;满就是有势要用尽,有福要享足,专顾自己的私利,不替他人设想,只管目前快意,不为日后顾虑。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野心侵略,就是被此等学说所误啊!
天道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吃亏的,要受到补益。中国的圣哲,儒家、佛家、老庄的垂训,都是反复的叮咛,说明这个道理。《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祸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又说:“惟天福善祸淫。”淫字的对面就是善。善字的意义甚为广泛,若是要确切的说明,众善都含有谦德的意义,都是以谦德为基本。《易经》是说明天道的书,乾坤两卦是总说天道的大意,乾卦说:“能利天下,而不言所利”,这就是谦德的意义;坤卦说:“坤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不敢成也。”这句的解说,是才华不露,功名不居,就是不务名,不夸功,也是谦德的意义。《金刚经》说,度尽众生,自觉未度。又说,布施济众,不觉有施。这是世界最高的道德,也包含了谦德在内。
再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是义务心重,权利心轻。而义务心,是自己觉得我对他还有义务应尽,这就是谦。世间作恶的人,不过是权利心重,没有义务心。古语说,所说重利轻义,正是谦德的反面。所以,一切道德都在谦德里面:由谦发动,对父母兄弟,就是孝悌;对社会人群,就是忠信礼义廉耻。凡人对于谦德善行,都是恭敬欢喜;而对于骄满恶行,都是怨怒隐恨。那么天道的降福降祸,说是天道,实是人情;说是天降,实由自作啊!上文已说过,天道就是人事的表现,《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华严经》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我们为善加福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福;我们为恶加害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祸。从此可知,我们对面的一切人、一切物,就是天,随处都是有天理存在其中的。除此以外,更没有别的天理可以表现。
那么我们对别人做事、说话,起念头、表示脸色,都要格外地小心注意。虽然他们或是愚笨,或是怯懦,或是老弱、孤儿、寡妇,无人帮助;我们若是欺凌了他们,我们在不久的将来,我自己或我的子孙,也会同样的愚懦孤寡,被人欺凌。反过来说,若是我们对于这些无力可怜的人,心存慈愍,并且设法帮助他们,后来我也会得别人的帮助,而我的子孙则永远不会愚懦孤寡,被人欺凌了。这种天理循环的感应果报,有智慧眼光的人,自然能在社会上一家一家的人事上来观察,更可以在历史上一个一个善恶的人的结果中来证明。这也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啊!
一九四二年六月云台卧病书
下 篇
去年春天,我曾经写了《保富法》上、中两篇文章,送请《罗汉菜》月刊刊出,后来因为患病卧床,未能继续撰写下篇。今年春天,经荣柏云、黄警顽两位先生将该文再送登《申报》,颇受读者们赞许,并有许多人出钱印单行本;但是因为没有见到下篇,而感到遗憾。
我写下篇的计划,原本想专门收集些古人行善积德,能使子孙富贵显赫的事迹,作为印证。近来因为编写《先母崇德老夫人纪念册》,恭敬谨慎地叙述了数代祖先的嘉言懿行,并且特别撰写了《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这篇文章。七世祖乐山公舍己利人,两百年来,我家多代子孙,都受到他的福德庇佑,可以作为《保富法》这篇文章非常适当的佐证资料。这虽然只是一家人的私事,但是乐山公的善行事迹,曾经刊载于《府县志》这本书中,而且又为当时的社会贤达所推崇重视;祖先数代的积善事迹,也有历史资料可以考证,堪称足以取信于社会大众;正好是《保富法》的证据,所以将它作为《保富法》的下篇,我想应该会得到读者们的认同。
我时常自我检讨,听闻圣贤的道理,既然已是很晚,知道自己的过错,又已经是太迟;回想生平所作所为,所犯的罪恶过失,不胜枚举,真是愧对祖宗父母、天地鬼神啊!而现在自己则已是衰老迟暮,疾病缠身,更是觉得缺乏补过的勇气和力量,深恐祖先的德泽,自我而坠,从此默默无闻;所以,恭谨地撰述祖先的德行,用来告诉后人,使大家能获得一些警惕、启示和策励,以略补我的过失。
开始的时候,并不敢将此文刊出问世,实在是因为好友们一再的督促与要求,务必要完成《保富法》这篇文章的全文,这才敢将此文拿出刊行,并盼望能对读者们有所交待。
一九四三年四月聂云台卧病书
七世祖乐山公
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一、乐山公善举
我家祖籍是江西,从九世祖起龙公才开始迁居湖南衡山。七世祖乐山公出生于清朝康熙十一年,也就是西元一六七二年。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但却未参加考试,而是跟从祖父学医,并开了一家小药店;因为他的医术精良而且又乐善好施,所以医名大著。后来因为药店被偷,因此关店歇业,还抵押了住的房子还债,暂时迁居乡下。当时的地方官绅,因为乐山公行医救人遭此不幸,于是就凑了钱协助他赎回原来居住的房子,另外再租一间房屋开药店。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西元一七零三年,衡山发生了大瘟疫,求医的人昼夜不断,因而救活了很多人;而乐山公对于穷人和受刑犯救济尤其的多。当时的县长葛公,以乐山公的盛德及博学多闻,特别聘请他到县府里担任幕僚,并且向乐山公说:“你存心救人,我没法报答,就教你的儿子读书成名,作为对你济世救人的回馈吧!”乐山公接受了葛县长的建议,就送儿子先焘进入了雯峰与集贤两书院读书。后来先焘不久即考中了举人,继而又考中进士。乐山公当时已六十七岁,送儿子进京参加会试,经过一个名叫滠口的地方,正好碰到严冬的时候发生了瘟疫,经乐山公医治的病患,都能立即病愈。乐山公七十四岁的时候,又带领儿子进京等候任用,经由运河北上,当时的运粮船工有许多人得了传染病,经乐山公医治都能立刻痊愈。此事遍传于各粮船间,许多粮船的病患,纷纷于船旁呼叫,并用绳子将乐山公乘的船系住,使船无法前行,乐山公不忍见死不救,就嘱咐儿子先焘,改从陆路雇乘骡轿赶赴京城,自己留下继续治病救人。经过了几个月,等到传染病停止了,他才到达京城。此时,正好先焘已奉派担任陕西省镇安县的县长,乐山公于是陪同儿子上任。到达镇安县以后,指示山地民众,就地采药,以增加收入。次年,返回湖南衡山老家后,即寄信给儿子,教他爱民治世的方法和道理,信中情词恳切,被儿子的上司陕西巡抚陈文恭见到,大加称赞。即将这封信印发送给全省的官府参考,以资策勉。这封信以后被刊入《皇朝经世文编》这本书中,为世人所传诵。
乐山公在衡山的时候,常到监狱里为犯人义诊。儿子富贵显赫的时候,乐山公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常到监狱探视病患义诊;县官见他年老,派人向乐山公辞谢,他回答说:“救人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乐山公八十四岁的时候,儿子先焘因为继母逝世辞官回家,而又因为父亲年事已高,就决定不再复出做官。在某一天的深夜里,大雪纷飞,有一个病患的家属敲门求医外出赴诊,先焘就起身开门,并对来人说:“我父亲年老,深夜不方便惊动,您可否明天早晨再来?”不料这时候乐山公已经听到声音披衣起床,就叫先焘入内室,并且对他说:“这应该是生产急诊,怎么可以延迟医治呢?”于是就穿上木屐随同来人前往赴诊。这种舍己救人的情操,如此的真切,着实令人钦佩。所以老天有眼,明察秋毫,报施给乐山公的果报也特别的丰厚。因此,乐山公九十三岁的时候,孙子肇奎,获得乾隆壬子年乡试的第二名。曾孙有七人,镐敏、铁敏两人都是翰林,并膺任主考学政的官职;鏸敏、钰敏两人都是举人,做过县官;镜敏在拔贡考试通过后,派在军机处任职;而镇敏担任京官,钑敏则选上孝廉方正,当时人们尊称他们为“衡山七子”。
先高祖母康太夫人七十寿辰的时候,当时的名士阮文达曾送有一副贺联称:“南岳钟宁,南陔衍庆;七旬介寿,七子成名。”贺联的词意贴切,实在是人间佳话啊!
我的祖父亦峰公,是乐山公的玄孙,考中咸丰癸丑年的翰林后,历任广东石城新会的知县,高州府的知府及奏奖道员。而且居官廉洁,尽心民事,造福地方,对于当时所发生的械斗巨案,宽厚地处理,保全了很多生命,积德甚厚。民间还特别建立了生祠来纪念他,可见其受人尊敬的程度。
二、福泽后裔
我私下常想孟子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的涵义。乐山公的子、孙、曾、玄四代都发了科第做官;到了第五代的亦峰公,也仍然能够积极地行善积德,发扬祖先的遗德;而到了我的父亲中丞公,则更为贵显。本人则忝为第七代,仍然承受着乐山公的余荫遗泽;所以说乐山公的厚德,泽被子孙,实在是已经超过孟子所说的五代了。探讨其原因,乐山公的医术高明能救活病人,已经是不容易了;而医术精又能够轻财仗义,诚心济人,则更是难上加难了。我们所见到各地的许多名医,靠行医而积了不少财,甚至千万、亿万财富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财富能够传到第三代的却是很少,就算偶然有例外,也必然是医术精湛而且又好行善布施的医生。我真希望能够多几位像这样行善救人的医师应世,才是社会之福啊!近来生活较艰苦,医药费又昂贵,贫病的人多无力就医服药,这正是医药界发心行善的最好时机了!所以特别在此敬述乐山公行医济人的旧事,希望能提供给医药界的大德们,作为行医济人的参考。
现在我还要再作一些分析与补充。乐山公的医术高明,活人甚多,但是药店被窃,便得要抵押房屋还债,因此可知他的经济情况的确不佳。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儿子作县长返乡归来,在大雪夜中,仍是穿着木屐步行外出赴诊,我们就可知道,乐山公到了老年仍然是那么清贫啊!四书《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医师、药店都是发财的行业,但是,若对贫困的病患义诊、赠药,则不会发财了。然而乐山公虽然不能够发财,而却竟能够发身,当时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推崇,可说是德誉盛于当时,名声传于后世了。实在是不容易啊!子孙连续五六代都发了科第,而且贵盛,正符合了“以财发身”这句话了。而乐山公和他的儿子都很清贫,孙子肇奎,也就是我的太高祖,虽然作教官,掌理书院,门生很多,然而也是很清贫。不仅如此,曾听到先辈们说,伯曾祖点中翰林的时候,捷报由京城传到家中,高祖母康太夫人,手里正抱着第七个儿子喂奶,听到消息后就立刻亲自下厨做饭款待报捷的人,由此可知家中清寒的程度了!我的曾祖父曾担任京官,死后没有任何的遗产,因此我祖父亦峰公,从小就孤苦而贫穷,在山斋里读书的时候,必须自己煮饭吃。四十二岁的时候,才进入了翰林院。以后曾在广东省担任县长的职务十多年,为官廉洁自持,又常常捐出所得,在地方上提倡各种的善事,例如:建育婴堂、种牛痘、修路、造桥、购义地、埋露棺等;因此死后留下的存款不多,所以先父早年的时候,就必须仰赖外出工作的薪资来供给家用。
我的母亲为曾文正公的幺女。文正公的家规规定:凡是嫁女儿娶媳妇,花费限用在二百金以内。先母出嫁,是在文正公夫妇逝世后的数年,有奁金三千,也移拨出来,供作家用及代赔垫祖母被某钱号倒掉的款子,以致于个人的积蓄都空了。离开湖南老家要往东行时,祖母只能给路费银钱六百两,此外则是一无所有了。我母亲中年时,每次谈到当时艰苦的情况,常常是泪随声下;自己身为王侯将相之女,嫁给了数代都是仕宦的大家庭,生活尚且如此的艰难困窘,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实在是难以令人相信啊!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琐屑地叙述,目的就是要证明“仁者以财发身”,而不是“以身发财”的大道理,实在是有其深远的含义呀!这里我们所应该注意的重点是:虽然是数代的清贫,而却换得了后代子孙的发达啊!与那些多留财产以害子孙,助长子孙的骄奢淫逸,使得子孙陷于堕落的,两者相互比较,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呀!曾文正公曾给自己所居住的房子一个称呼,叫做“求阙斋”,并且还写了篇文章记述。他的用意即是在持满戒溢,要居安思危啊!因为这个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所以若想得到精神上圆满,最好先在物质上要常有些欠缺。所谓精神上圆满的意思,是指父母都健在,家庭和睦,子孙贤达有智慧,并享有天伦之乐,道义之乐等。物质者,是指衣服饮食、车马宫室,乃至官阶财富,一切的享用等。曾文正公常用这个道理来教家人,说家计不宜宽裕,这个与常人的见解恰恰是相反的。文正公又常说:古人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话,这乃是智者的境界;因为花全开了,则表示快将凋谢了;月已圆时,转瞬间即要缺了呀!所谓“盛极必衰,乐极生悲”,这岂是古人喜欢说这些众人听起来不悦耳不中听的话呢,实在是这些话都是真理啊!而且自古到今,从社会现象中去观察,这些话没有错啊!而且是历历不爽啊!
俗话也说“世无三代富”,又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有智慧的人,就深深地体会到这个道理,所以处事的时候,就会先考虑到:凡事不要求太过圆满,也不要使得太盛,过了头;对于财物聚散,也有周全良好的计划;而对于自己的生活,遵守着持盈保泰的因果法则;个人的享受不可丰厚;而且时时都要想到街头上那些流离失所三餐不继的穷人啊!常想到各处的善堂,掩埋露天的尸体,受苦受难的人为数是那么得多啊!我应当节省自己的享受,去救死恤孤才对啊。因为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间产生一种祥和之气;如果付诸行动,则这种祥和之气,就会常常环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孙都受到福荫。这些道理,只要用心研究古今以来的事实,就可了解此话真实不虚了!
反过来说,如果只知道贪图自己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别人的生死苦痛;使用诈术权谋来巧取豪夺,百计钻营;这种人积的钱可以很多,权势也可能很大,谄媚他、恭维他的人也多的不得了;一时看起来,似乎是非常的显赫;然而天道的盈虚消长,有它一定不变的道理呀!三五十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景物也不断地变化迁移!原本是陋巷寒微,忽然地崛起,成了暴发户;然而好景不长,豪华的门地,却在瞥尔短暂的瞬间凋零没落了!因为这世间并没有一个坚固不坏的东西,也没有一个能永久可靠的事业;凡是用巧取豪夺的方法所得到的财富地位,一定是更为快速的悖出败落啊!惟有孝悌忠厚的家庭,修德积善的后代,才能够确实地保有家业,并且是可大可久啊!这些事证历史上的记载很多,而且环顾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人事,到处都是呀!所以只要头脑冷静有智慧的人,自然就看得出来了。
附录一
应重视官风的化导
近来社会的奢侈风气非常的盛,这种奢靡之风,对政治会有极为不良的影响。关于这种道理,明朝的大学问家顾亭林先生早已见到,并曾作有专文,引证许多历史事实,现在谨抄录这些事实如后,提供给研究政治的人参考。
国家社会的风气若是奢靡,为政的人,应以崇尚俭朴来转移风气。《礼记》上说,君子的行为,即是宰相推行治世的标准。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行事,也可以影响国家的政治。顾亭林先生更明白地指出“天下安危,匹夫之贱,与有责任”,也就是这个意思。
东汉时,汝南郡的许劭,担任郡里的地方官;而与他同郡的袁绍,他的车马随从非常得多;但是每当袁绍走到郡的边界时,都把随行的人马屏去,自己单单驾着一辆车回家,并且说:“我的随从车驾,岂可让许劭先生看到!”
晋朝的蔡充,为人好学且有名声,当时的高平人刘整,车驾衣着都是非常的奢侈华丽;但是刘整曾经对人说:“我虽然有喜好穿着华丽衣着的坏习惯,可是每当我碰到与蔡充见面同座以后,那一整天我的心就感到不安,觉得自己实在是庸俗不堪啊!”
北齐人李德林,父亲去世了,他就徒步带着父亲的棺木灵柩,返归博陵老家安葬,葬礼也很简单;他的朋友崔谌前往吊祭,随从的人马有数十人之多,崔谌为了尊敬李德林的俭朴精神,沿途不断地减少随从的人数。到了李家门前,只剩了五名随从,并且说:“我不能让我的朋友李兄误会我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人。”
李僧伽隐居在山中的时候,朝廷下令征召他出来做官,李僧伽推辞不愿前往就任。尚书袁叔德前往拜访李僧伽,也是沿途减少随行的仆从,并且说:“拜访像李先生这样高明淡泊的贤士,令我羞于见到自己拥有的华丽车驾与官服!”所以君子高贵的行事,若是担任地方上的官职,则可以化导一方;若是在朝廷任官,则可以教化天下了。
唐朝的大历年间,皇帝下诏任命杨绾为宰相。杨绾为官一向廉明方正,而且生活非常的俭朴;当时的御史中丞崔宽,非常得富有,财产很多,崔宽家中花园里的楼台亭榭不但多而且美,当时可称为天下第一了。但是当他听到杨绾当上了宰相的消息,当天立刻就默默地自行撤毁了花园中的楼台亭阁。而郭子仪听到杨绾就任宰相的消息,也将自己家里的乐伎裁减了五分之四。须知郭子仪军功甚大,曾经立下了收复两个京师的大功劳,并被皇上封为汾阳王,威势权力可称震惊当世,然而对一个崇尚廉洁俭朴的宰相,却是如此的敬畏呀!可惜今天再也看不到杨绾这样的官,也没有崔宽与郭子仪这类的人物了。
李师古这个人拥兵自重,而且相当的跋扈,常常抗拒朝廷的命令;但却对宰相黄裳有所畏惧,李师古曾经命令自己的一个干练亲信,带着数千两黄金,赴黄家送礼想攀些交情;这位亲信到达黄家门前,正巧碰见一个轿子自宰相府里面出来,轿旁却只有两个婢女徒步随行,而且衣着甚是简陋,并称轿内坐的是宰相夫人。这位亲信非常地机警,当下就明白宰相清廉俭朴的作风,不敢贸然地进入宰相府送礼,就带回礼金,急急归去,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的报告李师古。李师古因此更加地敬畏黄裳,并且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叛意,终身服从朝廷的命令,再也不敢有所违背了。
从上面的实例来看,可以知道,由道德学问俱佳的人担任地方官吏,可以使地方获福;而中央的官吏清廉正直,则会使全国都得到利益。所以崇尚清廉俭朴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实在是非常的密切啊!古人说:“惟俭可以养廉。”而它的反面是奢侈,则不能不引发贪污,贪污的结果,必然会使得社会、天下大乱。《大学》上也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是经济学的定律,也像数学上的公式,是不能改变的呀!今天的社会风气糜烂,竞相崇洋,揣摩学习欧美的不良风气,衣履服饰、饮食享用,无不是穷奢极侈,动辄千金,风气影响所及,政治哪有不乱的道理呢?
我个人以为,我国本为崇尚俭朴的民族,善良的古风,亟应保存,对待欧美文明,则应是选择取舍,不可照单全收。可能有人会说我开倒车,但是遇到道路不能通行时,前进即有危险,这时只能速开倒车,以保住性命而另求良策,这又有何不可呢?希望当世的贤达,不吝指教。
聂云台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
附录二
利人济物为保福之本
——节录自云台居士卧病随笔
财富之来,不觉地而来;财富之去,也不觉得而去。虽然是用尽了计谋,也实在是白费心机呀!这个道理、其中的因果相当地复杂,也不容易了解。倘若谁能透彻的了解,他必定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了。
一切的善事,重点在于发心;而金额的多少,还在其次。若是发心真切而力量不及,虽然钱少而功德却是极大;若是缺乏真实的慈愍心,钱虽多而功德却是很小。子女的智慧愚蠢贤良或是不肖,教育的影响也实在是有限的!儿女体格的强弱、寿命的短长,就是医药卫生,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啊!必须要自己多培养慈悲心,常以利人济物为做人处世的目标。如此则子孙可享幸福,可保十分的圆满。希望读者能理解并接受这项理论与观念,为子女多培福啊!
子孙的学问事业,也全是受到祖先父母积德修福的影响;若祖上是刻薄成家,则子孙学业即使是侥幸有成,终究也不会发达长远的。希望自己的子孙发达,这是人人同此心理,然而结果却是多数适得其反。为什么呢?因为这都是不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啊!
想要知道培养慈悲心的方法,则首先要明了因果报应的道理,而《德育古鉴》和《了凡四训》这两本书必须常置在案头,经常地翻阅,可保善心,而免淡忘。
附录三
色情刊物与跳舞
近年来,各国的犯罪学专家,从各国的犯罪统计资料中发现,荷兰这个国家的刑事犯最少。报告上说:该国的惟一特点,是在于注重礼教,男女界限非常的严格,例如在海牙附近的宝石城,规定公共场所,男女是不准在六英尺以内并坐的;而该城的监狱,则是长年空虚,没有一个犯人。犯罪学家说:凡是犯罪,皆是由于犯人意志力的薄弱,也就是心理不健全。以荷国的事实证明,性欲的节制,即能使得人民的脑力多清明健全,而不犯罪。所以我国的礼教,特别严格男女之防,所谓“男女有别”,实在是有它科学上的根据。
美国近三十年来,犯罪人数的激增,十年前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而美国男女之间的放纵,实在最为显著,尤其是以跳舞最为普遍。近年来,美国报纸屡屡刊载说:美国某某大学,检查身体时,发现过半数的女生已非处女。根据美国犯罪报告说:在一九三九年一年之间,犯风化罪者,陡然增加了百分之七。在过去六年间,强奸案陡增了百分之五十。联邦侦缉局局长胡佛曾经宣言说:“青年道德的堕落,犯罪的增加,实在是由于色情刊物的充斥所造成的结果。”监狱官洛尔士君说:“我所接触的许多案件,都是受了色情刊物的影响。”美国联邦监狱处主任倍次则宣称说:“犯罪案件如此的激增,都是由于报纸多刊载风化案,以及电影与色情刊物的影响。”胡佛局长又说:“美国现在正努力铲除此类的导淫刊物。”可惜他还不知道跳舞之害,更甚于色情刊物啊!
综合上述的观点来看,色情刊物与跳舞的发达,竟能使社会堕落至如此地步。因为性欲为动物同有之天性,动物则有自然时期的节制,而人类则有思想。然而人类因耳目的接触,感情会随之冲动,所以惟有严定礼法,避免接触的机会,始能减少人们情欲的冲动。老子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换句话说,见到了可欲,则使心容易乱。欧美人提倡男女解放,社交公开,男女同校,袒露服装;人之大欲,莫过于此。所以我国的新文化家,主张全盘地接受西方文化,反而痛诋我国固有优良传统为吃人的旧礼教,想要全部都打倒。这种性欲解放的主要目的,在使女子易于供男子玩乐蹂躏,以快其意而逞其欲。遂使多数女子,遭受男子的诱陷,等到已经陷落,就草率地委曲成婚。所以离婚的案件,全世界都在激增,而且以美国为最多。一九二五年,美国的离婚案为二十万件。我在十数年前,曾经写文章讨论过此事。从上述美国女学生堕落的情形来观察,则知离婚案之多,原因在于当初结婚是由于肉体感情的冲动,无理智地选择啊!从优生学的观点而言,这些纯粹是由性欲结合的父母,毫无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所诞生的子女,必定会缺少健全的意志力,更缺乏深沉的理智和头脑。一国之中,若是多有此等的父母,也就是会多有意志薄弱、理智短缺的人民。美国所以犯罪特别多,荷兰所以犯罪特别少,这就是事实的证明。
关于风化罪,多数是由于色情刊物之引诱,及跳舞所发生的感情冲动。这些是由于犯人临时丧失了他的意志抉择力,不完全是犯人先天上的缺失。至于普通的刑事犯罪,例如欺诈、斗殴、抢劫、强盗、谋杀等,则是由于犯人先天上意志力的薄弱,缺乏理智和脑力所致。例如荷兰男女的界限很严格,则一切的刑事犯罪极少;而礼防最严的宝石城,则监狱终年无人。此则完全是因为先天上禀赋的脑力清明,思想纯洁所致;人民既然都有充分的谋生技能,自然就不肯做卑劣的犯罪行为了。先天上的遗传既是这样的优良,社会风化的维护又是如此的严格,所以能得到这样良好的结果。
反观犯罪特别多的国家,其损害之大,实在是不可胜言。美国于一九二五年一年之间,因为杀人罪而损失的人命,共计一万二千人;每年因犯罪所蒙受的损害,约达一百万万美金。然而更值得忧虑的是,青少年犯罪日见增加:一九二五年,纽约州裁判所中所关的囚犯,十六岁至廿五岁的,占百分之四十六;地方裁判所中,则同样年龄层的青少年,占了百分之六十一。这些少年,都是属于充满希望的国民,然而却已是身系囹圄,实在是令人悲哀啊!我在一九二零年,曾前往纽约疯人院参观,院中办事的人告诉我说:“神经病近年来逐渐地增加,本院原来只有一所,可以容纳七千人,近年则增加为两所,可容纳一万五千人。”又说:“院中的精神病患,十分之九是由于花柳病毒进入大脑所引起的。”纽约这一个地方疯人已有如此之多,则全美国所损失的宝贵青年,数目一定是更为庞大了。这是刑犯以外的损失啊!
疯人以外,则染上花柳病病发的人,也是不在少数。我到德国游历的时候,当时的代办公使张君曾告诉我说:“我国政府所派留德的陆军学生中,归国以后能为国服务的很少,多数都是死于花柳病毒了。”我说:“听说德国注射的六零六,能治梅毒。怎么会治不好呢?”张君说:“六零六确实能够治愈梅毒,然而六零六的药力非常猛烈,梅毒虽治好,而心脏却受到了损害,所以多数是死于心脏病。”我有几个亲戚,其中一人是在法国染上花柳病死了,另一人则在美国因为梅毒导致发疯,进了疯人院,也是终身不愈。我所碰到染上花柳病的,就已经有好几个人,那么这类人的总数之多,就可以想见了,这又是一项重大的损失啊!
然而当前的损失,还属有限。而从此种退化人种所产出的后一代的国民,其道德理智的薄弱,工作效能的低下,爱心的贫乏,实在是难以避免了。这对民族的损失,尤其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事实,而不是想象。法国为性欲放纵著称的民族,我游巴黎时,看见巴黎各处公园的出入口,都有人拿着春宫照片在求售,而警察也不加干涉。这种情形在其他国家则未见到。三十年来,法国人口的生产率日见减少,实在是因为性欲的放纵,才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啊!
从美国的现状来讨论,美国男女放纵的情形,大概已经超过法国,其前途也足以令人忧虑。不可以因为暂时物质的繁荣,而忽视了他潜伏已深的病根。我之所以写此文,并不是有空为美国担忧,实在是为我国崇拜美国的青年担忧啊!今日的上海,实在是已经成为巴黎、纽约的雏型了。淫秽的刊物、导淫的机关、跳舞的场所、风化罪案、刑事案的激增、监狱的客满,没有一样不是快要成为世界第一位了。凡是法国与美国堕落的因素,我们都全部具足了,那么它悲惨的结果,怎么能够幸免呢?上海今天有跳舞场一百多处,假定平均每处有两百人,则每晚共有两万人,而这些人即将成为上面所说美国各项事实的候补员了。所谓当局者迷,这些迷于其中的人,只有顾着眼前的娱乐,哪里会知道这一个纵乐的念头,已经和监狱、疯人院、花柳科医院、殡仪馆发生了因缘。而我所叙述的在美国、法国因为花柳病而致疯致死的几位亲友,都是为求学而去的;如此悲惨的结局,这岂是当初所能料到的啊!而其中一位,在前往巴黎的时候,我曾经痛切地预先告诫他,并且还危言耸听地告诉他重话,他也深知,然而却终究不能够免于花柳病毒而死。那时他年已三十,也不年轻了;而且他中外学术的造诣都很好,不能说是没知识;然而环境的诱惑,真是不容易把持得住呀!所以我们中国的道德,特别重视礼防,男女有别,就是为了预防避免彼此动心啊!这是从事实经验中所得到的教训呀!
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以荷兰的事实来看,则使无讼,的确是有可能了。孔子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欧美政治,只知道有政治和刑罚,而不知道有道德和礼教,所以它的结果是那样的混乱。而荷兰能够重视礼教,所以它的社会秩序会有如此良好的结果。然则负有言论指导社会责任的人,可以觉悟矣。或许有人说:“礼教重,则令人太拘束了,青年人宜有娱乐,使他精神活泼,则学问与治事才有精神。”我则回答他说:“科学上研究所得的结论,刚好与此相反。”美国发明科学管理方法的泰勒先生,研究了三十多家大工厂公司的职工效率,撰写报告说:“各工厂公司的效能,星期一都是最低。详细考察它的原因,得知职工都是因为星期日跳舞纵乐的缘故呀!直到星期二的上午,还不能恢复他生产的效能。”足见美国跳舞风气习惯之普遍。工厂的职员工人既然如此,而学校、商店、公务人员也不能例外。综合来说,则为全国效能减低,损失之大,可想而知。由此可知,这类娱乐不但不能使得精神活泼,反而会使精力减退。然而我们人类的身心效能,确实是有增进的方法。大多是在生理方面,必须要加以锻炼;而心理方面,则须加以存养。
曾文正公曾说:“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又说:“主敬则身强,习劳则神钦。”主敬就是振作精神,一切都不敢懈怠。曾文正公在军中的时候,黎明时就和幕僚们共用早餐,到夜间二鼓以后才就寝;重要的公文,无一不是亲笔写的,政事、军事虽然极为冗繁,自己读书仍然是有常课。晋朝的陶侃,早晨搬运一百片瓦到房子外面,黄昏则又搬回屋内,他说:“我正致力于收复中原的大事,若是平时生活太过悠闲,到时候恐怕不能胜任大事,所以自己必须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呀!”汉朝的大学问家董仲舒放下窗帷读书,三年之中,眼睛从不向花园里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发奋自强。自古以来的名人,他们的学问、事业能够有所成就,都是从勤苦奋斗中而来的,哪里会以娱乐为培养精神的方法呢?因为人的意志力必须经由砥砺磨练才会更加的坚强,若是认为娱乐为不可缺少的,那么他的意志力已经先薄弱了;何况娱乐是属于低级情感的,则心思的放纵,将更不可收拾。工厂的职员工人,尚且因此而大大地减少了工作效能,更何况是担当大事的人呢?以上所说的是生理上的锻炼。
诸葛武侯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说欲望少;一切欲望,都能使人心志昏昧,而低级的欲望就更为严重了。宁静是指心思的安定;若是心系于情欲,就没有宁静的可能;所以要保存青年人聪明敏锐的脑力、活泼的精神,应当避开这些低级的感官接触为最重要的事。孟子说:“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这句话是指清明的心志是否存在。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嗜欲深则天机浅,物欲少则心智明。以上是属于心理的存养。
这两项要点,是中外古今一切圣贤哲人修养的原则,是不能够违反的,也没有例外。以上所举的人证、事证,都是有根据的,并不是空泛的理论啊!
而所谓的科学眼光,是说以冷静的头脑来观察客观的事实。今天所谓的物质学者、新文化家,主张全盘接受欧美文化,都是对于客观的事实没能潜心地观察,也是由于自身的嗜好、欲望太多,失却了他们冷静的头脑的缘故呀!如果主观的态度既强,则科学的眼光就会完全消失了,那么他必然会倒过来骂我是时代的落伍者,这也就不足为奇啦!
附录四
风月场所之恐怖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何况嫖娼并不是小罪。大家要提高自制力,洁身自好,不要堕落,坚拒妓女的诱惑,努力修行,今生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阿弥陀佛!
在此提醒大家,平时请多修身养性,提高自我品德,抵抗住诱惑,防止悲剧发生。生命脆弱,请大家慎之!慎之!
一、嫖妓的无穷危害:对你身心的巨大创伤
故事一:招妓犯淫,功名几乎被夺
周伯顺,清朝山东人。同治甲子年间,当他到省城去应考,经发榜知道已获中该科的举人后,甚为得意,即招来许多娼妓,大开宴席,欢请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宴后又留宿娼妓,纵情恣欲地淫乐。就在他得意忘形、纵情欢乐的那一夜,家中的老父作了一个梦,有神明在梦中告诉他说:“你儿子,中了甲子科的举人后,本来在戊辰年即可再获进士及第,可是因他在省城中举后,竟招娼妓淫乐,犯了邪淫。虽然被淫污的对象,是人人皆可花钱买来的娼妓,但由于不知洁身自重,品行不正,对阴德有极大的亏损,因有此过失,所以功名已被文昌帝君削去。幸你祖父生前所作的阴功积德很厚,你儿子受到祖先的余荫,如果能从此悔过向善,他那被夺的功名,仍有重新获得的希望,愿你劝戒他好自为之。”
不久周伯顺满心喜悦地从省城回来,到了家,即被他父亲责问在省城的所作所为。他以为老父可以欺瞒,乃矢口否认招妓淫乐的事。他父亲见周伯顺有过而不知悔改,很是愤怒伤心,遂把梦中神明所告之事,一一讲给他听。周伯顺听后,不禁汗流浃背,大惊失色,至此才俯首认错。于是诚惶诚恐地焚香祷神,祈求神明允他悔过,并立誓永不再犯。因为他有祖先的余德所荫,故能蒙神托梦警诫,也幸他能及时悔过,努力向善。而上天不罪悔过之人,后来果然在同治戊辰年获进士及第。
故事二:恭敬得福,亵渎遭殃
楚国中部有一位孝廉在庙里面读书,他出入神像的面前,必定恭敬地作揖。有一天夜晚,他的妻子梦到神明告诉她:“你先生非常尊敬我,他本没有儿子,我已为他请求天帝,得了一个儿子了!”
妻子问:“我先生有考取功名的希望吗?”
神明回答:“希望你们行善有始有终,我应当尽力请求天帝,但如果功名和禄位的名册已经定案,恐怕就不一定能奏效了。”
孝廉回家后,妻子将这件事禀告他,他说:“我只有出入时礼敬神像,并没有诚恳地祈祷其他事情!”
有一天,孝廉留妓女在庙里过夜。当天夜晚,他太太又梦到神明告诉他:“你先生亵渎神明,刚好有夜游神来考察,现在已经禀奏天帝,他的功名和子嗣都没有希望了!”
翌日,妻子促请孝廉回家,询问他昨天夜里做了什么事,孝廉隐瞒不说,妻子就把昨晚的梦告诉孝廉,孝廉若有所失,便选择了一个吉日,聘请数位道士来祈福消灾。没想到法会刚做完,听到台阶下有铁绳的声音,孝廉立即暴毙身亡。俗语说:后功可以补前过,前功不可补后过。又说:终身行善,一时德亏,犹如经年打柴一日烧!皆化为无。大家千万要谨慎呀!古人说:邪淫之事,世人犯者甚多,虽一时不见恶报,然冥冥之中,有默消其福者,有阴夺其算者,有削去其科名者,有死于蛇虎、刀兵、官非、水旱者,更有自身暂脱而报于子孙,今世未偿而酬于来世者。
故事三:生前风流,阴间受拘
倓虚法师在《影尘回忆录》中说了一个饿鬼报应的故事:大少奶奶很年轻,男人又刚死去,心里正在很哀痛的时候,也很想把他招来见见面,说说话,安慰一下自己的心。就是花上五六百块钱,也算不了一回事。于是就把死者的生辰八字,以及死的日期写好,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洋人重行登坛去作法。
登坛不一会工夫,鬼就来了。来的时候,先在桌子底下哭了一顿,以后又说话。
他的女人问道:“你是某人吗?”
“是!一点不错。”
“你在阴间怎么样?”
“因为我刚死去不久,还在疏散鬼之类,未受拘禁,过几天恐怕一点名,就要受拘禁了。唉!我在世间的时候,整天花街柳巷,吃喝嫖赌,不做正经,造下这种孽,觉得很对不起你。现在我已经走到了这步田地,也没办法,除非你们能做功德念经超度我。在我那件衣服里,还有一张支票,你可以到银行取出来,家里的事,你多费心,要好好照管孩子。”
有人到那件衣服里找一找,果然在口袋里有一张支票。这时候在旁边看的人,又把他的小孩子抱来,故意让他问:“你是我父亲吧?”
“是!乖孩子,你好好听妈妈的话。”这时,鬼也哭,家里的人也哭,弄的客厅里一片哭声。尤其是他的女人,几乎哭的不成声。
《安士全书》一书中说:抱着妓女玩乐嬉戏,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什么罪过啊!然而却落入了妓女的圈套之中,往往因此而败家;导致父母抛弃了这个嫖妓的儿子,而亲戚也会疏远他,妻子更是憎恨他,就这样的自绝于伦常之外,丧失了自己守身如玉的志节。一旦染上了性病,遍体生了毒疮,眉毛也掉了,鼻子也烂了,甚至严重到体无完肤啊!有一位朋友,生殖器烂掉了,他说:“这就是我一时的狂兴冲动,把持不住,落得终身腐刑,绝后伤身,我今天就是哭泣后悔,也都来不及了啊!”又有一位安徽人,因为染上了性病,遍体都长满毒疮,他生了一个儿子,全身赤红没有皮肤,无法养活就死了。唉!有人说:“嫖妓花的是自己的钱,并不会伤害到阴德。”这是错误的啊!谁知却和遭到冥谴的人没有两样!希望大家要切戒啊、切戒!
《华严经》云:“邪淫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不如意眷属。”《罪福报应经》云:“淫人妇女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从地狱出,常生下处,堕鸡鸭中。”
所以找“小姐”的报应或明或隐,因果规律是逃脱不了的,一时风流快意,最终受害的是自己。尤其是年轻的朋友,要时刻提醒自己,树立起坚强的心理防线,彻底杜绝找“小姐”念头,坚决抵制妓女的诱惑。
二、嫖妓的罪到底有多大?
嫖妓一次相当于对1人重疾求救不救;嫖妓5次,就等于邪淫一个良家妇女;嫖妓10次等于堕胎1次。
宿窝妇,挟妓,俱五十过。今之宿窝妇者,皆谓贫人甘心卖奸,必无意外之变。不知人虽极贫懦,岂无忽焉怀愤之时,万一枕席之间,其夫操刃而起,安知不身首异处乎。此事之至危者,不可不戒。世间男女之事,虽易濡染,然形格势阻,犹或禁其欲而不得肆。至若花街柳巷,皆以为风月场中,不妨任意取乐,予窃以为不然。夫优娼之辈,虽属烟花贱质,然当其幼时,父母一般爱惜,指望日后嫁一好人,永远作亲戚往来。迨其年齿稍长,或为官粮所逼,或为宦债所凌,势穷事迫,堕入火坑,回首天涯,脱身无计。独居则泪眼愁眉,逢人则强为欢笑,即欲舍此而从良,而鸨母又从而厌制之。稍有人心者,正宜深为怜惜,而人乃恣为蜂蝶,岂非不仁之甚者乎。
淫一娼妓:减寿半年,染恶疾者,减寿一年,若能改悔,免去减寿;遗一子女,为兽一世,若能改悔,免为走兽。
男女苟和,金钱交易,已丧失人格,成为淫魔之徒。是造成淫风之罪人,将破坏正常的家庭体制,怎可以说是无罪!这样好色邪淫的男人,将遭到今世精神业报,而精神业报,就是因婚姻关系造成的复杂感情触礁。若不知悔过,死后,因淫业报重的关系,将转轮公猪、公鸡、或是淫虫之类,甚至变成妓女,过着出卖皮肉生涯。
上面有些只是一般数学理论的推断,勉强对比参考而已,其实嫖妓的罪过要大得多,对阴德有极大的亏损!否则,如果嫖妓罪小,就不会有人因为嫖妓而染上性病、艾滋病了!
三、嫖妓为什么有罪?
淫念一生,种种恶念都生,以致恶行昭彰,身受恶报。
骘是定说,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那就是本善的性,和做人的根源。如淫乱了伦常之道,败德丧行,伤天地,灭良心,截断了阴骘之理,便会子夭孙绝,潦倒终生。
天地诸神,无时不随身察人善恶。若犯邪淫,天地必不能容。即是命该富贵也要被削夺,何况那没有福分而犯淫乱的人,恐将事发而祸随至。
鬼神剥夺人寿命,以淫恶为最。况因好淫而欲火焚烧,精神耗损,骨髓枯竭。又或淫乱被发觉,致惊恐死,或淫欲过度致患劳瘵死,或生毒疮而致死。故犯邪淫者,必不能寿终正寝,而是死于意外的。
四、佛经上的重要开示
“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如是五处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复有五事所不应作。一者不卖生命。二者不卖刀剑。三者不卖毒药。四者不得沽酒。五者不得压油。”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
“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
“诸淫女等,尽勿亲近。”
“是名众务过,是人多爱染;往来淫女家,如鸟入樊笼。”“不依契经,不依戒律,犹如倡妓,戏弄之法。”
“若遇淫女,慎莫亲爱,若亲爱者,丧身殒命及以财宝。”“出入游行不净之处,所谓沽酒、淫女、博弈,如是之人我今不听在比丘中。”“云何淫女,譬如愚人与淫女通,而彼淫女巧作种种谄媚现亲,悉夺是人所有钱财,钱财既尽便复驱逐,爱之淫女亦复如是。愚人无智与之交通,而是爱女夺其所有一切善法,善法既尽驱逐令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淫女。”
“复次文殊,我灭度后,浊恶世时,一切众生,或奉王敕,或父母教,而于他国及险道处,以商为业,求诸珍宝,为财利故,我慢贡高,围棋六簙,樗蒱投壶,亲近淫女,交恶知识,不用王敕,及父母诫,嗜酒耽淫,丧身殒命。”
“云何名为所行圆满?谓诸苾刍,略有五种非所行处。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酤酒家,四、国王家,五、旃荼罗羯耻那家。若于如是如来所制非所行处,能善远离。于余无罪所有行处,知时而行。如是名为所行圆满。”
五、如何看破诱惑
可以先用“不净观”作心理锻炼,观察妓女或引起你淫欲的人体的五种不干净的地方。经过这样的心理建设后,你就有可能具备抵御诱惑的能力。
妓女的诱惑本质上是女性肉体的诱惑,而美女的身体本质上是什么呢?民国时期的高僧印光大师还曾作过详细的开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尔。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裹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起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有大德开示说:“我们所贪执的人身,本来是大便小便、脓血、鼻涕以及各种小虫等不净物构成,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现量见到。一旦我们亲见这些不净物排泄出体外时,都不会产生起愉悦的心情。实际上人的身体就是一个装满各种污秽不净物的肉皮口袋,既然当我们见到一块普通粪便时也不会产生畅快感觉,那我们怎么会对充满一大堆不净粪的身体生起贪染之心呢?
对于你所贪爱的人,假如他身体的一部分残缺以后,你是否还会像原来一样喜欢他呢?如你所贪执的这个男人或女人的鼻子没有了,或者是眼睛、耳朵没有了,我们看见他都是不会生欢喜心的,至于由各种不净物聚合成为一体的这个人身,我们为什么还对它产生欢喜心呢?根本就不存在产生欢心的对境。
作为人身的五蕴本来是无有任何实义,五蕴聚合也无稍许实义,并且它还是三大痛苦的本性,是刹那生灭的法,犹如闪电。若详细观察后,就会知道轮回一切诸法皆是苦的本性、空的本性,并无任何东西值得贪恋。从身体的五蕴乃至器情世界中的一切本无可贪之处,但凡夫因分别念以为外境实有存在,就这样将自心捆缚了,于是给自他都带来巨大难忍的痛苦。本来不净以为清净,本来痛苦当作安乐,本来无常执为常有,如此给今生来世带来无尽的痛苦。”
这是一种通过观察自己内心念头来修心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心理建设。
一位修心者以不净观平息情欲,想着想着,突然警觉到,只是一味向外观察,为什么不追察自己的情欲是怎样产生的呢?于是发现,情欲,是从想产生的!想,就是想象,是根据过去经验的对比,所形成的推测与认知,是五蕴中的想蕴!可以说,已经触及到佛陀所证悟的精髓了!阳焰,是在高温下,由空气的急速对流所产生的景象,这种景象就好像有许多野马奔腾一样,与沙漠中发生的海市蜃楼一样,皆是虚幻!他们让人感觉很真实,但现象的背后并不存在真实的东西!如果注意到五蕴,只是这样不实在的组合,贪爱,就开始被击退了!情欲得平息,在外,可以用不净观,将注意力摆在实际不美好的地方,并且扩大这种注意力!在内,这种注意力,还可以中断内心美丽而不实在的想象与编织。欲念,主要是起源于想,应当从消除想念下手,来作解决。要时刻守护心念,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如实处理从感觉器官接受进来的信息,不要渗入贪欲,以避免增加自己的回味和想象。心净则一切净!《太上感应篇》说,见他色美,起心私之,是有罪的。是说到根本了!所以平息欲念的有效方法,就是首先通过不净观分析:到底美在哪里呢?最后会发现根本找不到答案;再通过观心法分析:我的欲念又从何而生呢?观察自己的身心“悉属无常”,我们会发觉自己的心念是恒变的,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永远拥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不执著的优秀心态!
(1)看见漂亮的女人,可以观想:无量劫以来,我也作过很多世的漂亮女人,美丽原来使我执着于世间的纠葛,失去了走进伟大佛法的机会,害的我现今还在轮回里打转啊!看看,这个女孩又在走我原来的道路了,真是极度痛苦遗憾的事情!我要同情她,悲怜她才对啊。
(2)有一句《华严经》上的话:化欲海为悲海。也就是说,把你心中自私自利的欲望,转成利他利人的慈悲。欲望就是想要满足自己,慈悲则是想要满足他人。当我们心中有欲望时,我们要想到众生的痛苦、困难、悲伤和无奈,想到要如何的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解脱。这样想时,心中的欲望就会逐渐的淡化了。久而久之你就可以轻松的控制自己的欲念了。
(3)祖师说:观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愿意自己的姐妹、女儿、妻子等亲人堕入娼门、受人蹂躏吗?肯定不愿意!所以仁慈的君子不会干这样的下贱事呀。
介绍十三种最适合现代人的方法。平时选最适合自己的常作心理练习,在关键时会使自己警醒,从而躲过危险,抵御住诱惑,保护好自己。
一、念惧恶法:万恶淫为首,邪淫乃犯深重罪恶,而且邪淫恶业,缠累多世,不易消除,故不可邪淫。
二、念地狱法:邪淫障碍光明心,乃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受苦受难的原因,故不可邪淫。
三、念前途法:邪淫最损阴德,容易折减福寿禄,导致前途暗淡,为前途计,绝不可邪淫。
四、念身病法:邪淫会招来许多可怕孽病,例如艾滋病、梅毒、疹毒、疮瘤毒等,一旦缠身,难救可怕,故不可邪淫。
五、念报应法:经营色情行业或身犯奸淫,会危害别人的名节、生命、身体,会受到冤魂惨烈附身及地狱严刑报应。故绝对不可经营淫业,绝不可身犯奸淫。
六、立即说“不要”法:出门在外,尽量把握时间,提前回家。如果不得已,投宿饭店、旅舍、宾馆时,一定要拒绝应召小姐,必须毫不迟疑的、立刻的说不要,以免一念之差,害自己败德丧行、痛悔终身。
七、不近不入避开法:现今社会充斥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变相色情行业,这些行业名目相当多,都满布色情陷阱,读者们绝对不可好奇进入。无知而入,必将失足于淫海漩涡,成千古之恨,悔之莫及。但愿家长们都能先告诫子女,读者们也能劝诫朋友,对以上色情场所,不可近!不可入!绝对要避开!祸福只一念间,愿读者们慎重三思!
八、想自己家人,将心比心法:引起自己淫欲的对象如果是女相时,可以把对方想象成是自己家中的母亲、姊妹、女儿;如果是男相时,就把对方想象成是自己家中的父亲、兄弟、儿子。将一切男女,想成是自己家人,尊重对待。则将心比心,淫念即除,内心便能清净。
九、不看不谈法:戒淫先戒心,戒心先戒目。眼睛不看美色,不看为净。嘴巴不谈淫色,不谈为净。让心口目远离诱因,则渐得清净。有他人谈时,应马上岔开话题,如做不到则应立即离开。
十、观想腐尸清心法:见外色而心生淫念时,立刻闭目,观想对方死亡的惨相,脸肉腐臭流脓,全身皮肤疮痘溃烂,很多蛆虫在身体中钻行爬动,十分可怕!此刻欲火全消,内心清净。
十一、念无常法:常念生命短暂,人生无常,有如朝露有如闪电,一瞬即逝。再好的美色,转眼亦会老死,只留臭骨一堆。美色人生,其实只是梦幻泡影的假相,绝不可执著,绝不能认假为真。
十二、忏悔发愿法:淫念重的人,常会感到戒淫不易,此时,必须每日至少一次,在佛菩萨或圣贤像前忏悔前世至今世的业障,如果不方便,面对天空,向空中诸佛神圣,合掌忏悔亦可。忏悔后,并真心发清净愿,内心默念:“愿我尽形寿,乃至生生世世,不犯任何邪淫的行为,不起任何邪淫的心念;愿我尽形寿,乃至生生世世,常生清净心、常存清净念、常行清净行。”忏悔发愿,知能真心诚意,对戒淫定然有效。笔者本身很惭愧,以往睡梦中偶会犯淫,故于每晚睡前,都会发清净愿,深觉有效。在此提供出来,供读者们参考应用。
十三、念佛行善并重法:如果您觉得前十二种方法,对您戒除邪淫的效果上,依然无法彻底戒除。也万不可自暴自弃,请常念圣号,祈求南无观世音菩萨护佑加被。佛经上有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圣号若能每日常念,效果定会彰显。此外也须力行善事,广积阴德。相信只要您下大决心、以大毅力持之有恒,随着您的努力,日积月累,戒淫的功效将越来越好,内心也愈来愈清净。最后,一定能完全彻底的戒除恶习。
念圣号,祈求南无观世音菩萨护佑加被时,可念“那摩观世音菩萨”,反复循环诵念不已。三种念法:闭口默念;动口动舌不出声;出声念。三种方法没有差别,选自己最适合的即可。最重要是诚心。心诚最有效。
洪应明说: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反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是的,吃过饭后再品菜的味道咸淡的感觉也都消失了。交后再回想淫欲,对异性的冲动一点也不见了。所以人们如果常用事后的悔悟去打破事时的痴迷,那么就能保持心性的稳定,行动不会不正规。但愿人们不要只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而使自己在精神上背负一副沉重枷锁!人的许多错误都是满足欲望的强烈要求下引起的。食色,性也,但满足之后人们便不再需要。而精神的追求却是无限的,它不似物欲的甘肥,却香远益清!
最后,千言万语一句话:嫖妓是犯法的。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淫恶行;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及所有众生;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共戒邪淫共修善法,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