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正觉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主页/ 佛学基本知识/ 文章正文

《心经》中的舍利子指的是谁?

导读:《心经》中的舍利子指的是谁?正法由佛说出,藉弟子们向四方传播,向后世传承,他们以自己的身、口、意为示范,续佛陀慧焰于他人,令佛法有了生命,令正法能够长存人间。...
《心经》中的舍利子指的是谁?

正法由佛说出,藉弟子们向四方传播,向后世传承,他们以自己的身、口、意为示范,续佛陀慧焰于他人,令佛法有了生命,令正法能够长存人间。

而在佛陀无数的弟子中,又有“十位第一弟子”最值得我们效法学习。本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智慧第一”——舍利弗。

距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不远处,有一个名为“那罗”的村落。一天,村落中的一位婆罗门女产下了一个男婴,并用自己“留帕舍利”的名字,给孩子取名为“舍利弗”,也即“舍利之子”。(《心经》中的“舍利子”,即指“舍利弗”)

舍利弗自幼聪颖,然而当某日他与友人目犍连,一同来到王舍城观赏庆典时,看着欢笑、舞蹈的人群,死亡的幻想却悄然而至——百年过后,一切灰飞烟灭,届时欢笑与歌舞何在?他们决定在这生死轮回中,寻求一个答案——“解脱”。

于是他们便皈依了一位游方沙门“删阇耶”,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老师的教法并不能解答“生死轮回”的疑惑,因此毅然离开,云游参访。一场雨季过后,在王舍城的街旁舍利弗看到了一位乞食的比丘,他安详徐步、庄严肃穆,舍利弗被他的威仪深深摄受,想要上前询问,又恐打扰,便执弟子礼,安静跟随。

乞食结束后,这位马胜比丘为舍利弗,宣说了佛陀说过的因缘之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知道,知晓“解脱”的老师已经出现。在告知目犍连后,他们一同前往竹林精舍,在那里皈依了佛陀。

作为僧团中“智慧第一”的比丘,舍利弗尊者也经常为僧众开示。他告诉比丘们,世间的人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有烦恼而不知的人。这类人以为自己身心清净,能够不惧色、声、香等等诱惑,所以面对诱惑就有了贪求,不知反省、也不勤求方便法门,甚至还合理化欲望,所以烦恼越积越重。就好比买了口满是污垢的锅,但他却不觉得脏,还觉得非常干净,所以也不清洗,污垢越积越多。

第二种是有烦恼能觉知的人。这类人能以正知、正见时时反省自身,勤求法门,贪、瞋、痴随之断除。就好像虽然买来不干净的锅,但他为了去除已有的污垢,防止将来可能存在的污垢,随时清理,使污垢逐渐减少,恢复本来清净的面貌。

第三种是无烦恼而不知的人。这类人以为不需精进修行就能得到解脱,不知反省,不求对治欲望的法门,于是烦恼与日俱增。就好比买回一口干净的锅,但平时却不加以清洗,导致污垢越来越多。第四类是无烦恼能觉知的人。这类人即使现在没有烦恼,遇到各种情形也能不放任欲望生起,精进修行。就好比即使买到干净的锅,也能时时清洗,所以日益明净。

舍利弗尊者举例的用意,便在于告诫比丘们,能否解脱烦恼,在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只要随时觉察反省,精进修行,烦恼再重也能灭尽。正如此偈: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

一日,尊者在出定后,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忆及母亲虽育有7位子女,且7人都已证得阿罗汉,母亲却至今仍不信三宝,于是尊者回到故乡,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度化了母亲,安入涅槃。

舍利弗尊者涅槃后,他的侍者纯陀比丘,便将尊者的舍利及衣钵,带至阿难尊者的住所,并一同去告知佛陀。当阿难见到佛陀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他说听闻舍利弗尊者涅槃的消息,全身就好像被肢解一般,酸软无力,不辨方向,思维凝滞。

佛陀因此开示阿难,不要忧愁苦恼,无常是万物的本质,就好像大树虽然花繁果茂,但它的枝条也会折断。一切我们所喜爱、所忆念的人事物,都是不能常存于世的。阿难你应当知道,就算是我,也将在不久后涅槃。所以你应当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皈依处,不要向外寻求皈依。以法为岛屿,以法为皈依,不要寻求其它的皈依处。

佛陀的开示,告诉我们一切人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包括佛陀、包括我们依止的老师。正如舍利弗尊者多年以前听闻的偈诵——“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而在这无常生灭之间,唯有真理(佛法)恒久不变,是故我辈佛弟子当“依法不依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舍利弗尊者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