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元寺举办净慧长老示寂周年念佛回向法会暨纪念座谈会(图片来源:大开元寺)
三十五年前净公长老的一首诗,题为《寄怀传印法师》。三十五年前,即净公长老已经从湖北家乡被调来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协也是“文革”后才恢复。是年我还在江西与云居山相距20公里的梅棠公社旸岺山上。净公寄诗给我:
两度分襟不计春,花开花落每怀君。
喜吟禅悦清新句,颇慰尘劳散乱心。
风月漫酬三世债,林泉堪羡一闲身。
遥知眼底无多物,除却青松是白云。
这首《寄怀传印法师》,是1979年8月26日净慧法师写给我的一首诗。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恢复落实,宗教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陆续展开。传统的中国佛教,在历经浩劫之后,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再焕生机的时节因缘,百废待兴,任重道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与中断联系十几年的净慧法师飞鸿传音,再续前缘。同窗旧友,风雨同舟;渡尽“文化革命”劫波,心心相印;既令人无限欢喜,也叫人无尽感慨。净慧法师在这首诗的自注中说:“传印法师,余之同窗旧友,数十年风雨同舟,师友情深。”我与净慧法师1955年乙未冬期相识于江西云居山,他是我的同门学长,是我云居山真如禅寺上虚下云老和尚座下秉受具足戒时的第三位引礼师;六十年相识相知,一甲子法谊情深。去岁(2013,癸巳年)谷雨节日,净公长老于黄梅双峰入灭,云山兴悲,天地垂泪。四众顿失依怙,宗门再陨巨匠。净慧长老的圆寂是中国佛教事业的重大损失。
职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生活禅创导者净慧长老,法名宗道,号净慧,1933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与孔夫子同日)生于湖北新洲。长老一生,爱国爱教,光大法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传续五宗法脉,复兴祖师道场;阐扬生活禅风,践行人间佛教;普利社会大众,广结十方善缘。净慧长老是生活禅的倡导者,是人间佛教的开拓探索者,是佛教文化的积极推动者,为禅宗的传承弘扬,为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佛教文化的传播普及,贡献了毕生心血。
总结净慧长老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1933年—1978年的45年。其中第一个时期是1933年—1947年。这14年中,净慧长老寄养于尼庵,熏陶于佛门,萌出尘之志,发求道之心。第二个时期是1947年—1963年。这16年中,净慧长老披剃出家,着法王衣,入如来室;亲近虚云老和尚,受戒得法,随侍巾瓶,饱受钳锤;又深造于中国佛学院,研习经教,与时俱进。第三个时期是1963年—1978年。这15年中,净慧长老因纪述恩师虚老和尚功德编著《法汇续编》而被错划为“右派”,辗转于京(北京)、粤(广东)、鄂(湖北)等地接受劳动改造,历经磨难;他安忍顺受,随遇而安;以苦为师,谛观“五阴无我、四大本空”;历事练心,养成了练达、坚韧的品质。综观净慧长老45年的前半生,求学求道,成人成才,千锤百炼,日臻化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可谓“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2013年的35年。
净慧长老圆寂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党政主管部门、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同声震悼,对长老的圆寂深表哀惋,称赞长老为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典范,共同缅怀长老一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佛教作出的重要贡献。
长老一生,行云流水八十年,心系佛教,勇于承当,住持、复兴十余座寺院道场,弘扬佛法,广结善缘。其门下弟子,北有明海禅人、明憨禅人住持赵州柏林禅寺、邢台大开元寺,南有明基禅人继席黄梅四祖道场,继承乃师遗志,弘扬生活禅法,法门广大,度生无边。
今天,时逢慧公圆寂周年之日,各界贤达共聚长老生前主持复兴的邢台大开元寺,追思长老一生功德,缅怀长老卓越贡献,对继承长老遗志遗德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安养国中的净慧长老必能照见今日盛会,定会不舍悲愿,放光加被。
谨以《忆净公》一首,用表哀思,诗曰:
谷雨时节,准提圣诞。净公西逝,倏逢周年。
缅公音容,如对目前。忆公謦欬,犹存耳畔。
慈光接物,悲怀济人。愿轮广大,遗德崇山。
生活禅法,泽益人间。柏林蔚森,双峰蔚翠。
震旦鸿猷,佛日增辉。不动安养,舒慈普被。
最后,衷心祈愿净慧长老乘愿再来!(本文系传印长老在净慧长老示寂周年念佛回向法会暨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